5月25日,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,今年1-4月国有企业实现利润6522.6亿元,同比下降8.4%,降幅有所收窄。分析人士表示,国有企业盈利潜力需要通过市场化激发出来,未来国企盈利状况会有所改善,但是短期依然面临较大压力。
去产能、经济放缓拖累国企利润
财政部数据显示,今年前四个月,国有企业营业收入为13.52万亿元,同比下降1.7%。其中,中央企业营收8.22万亿,同比下降3.9%;地方国有企业营收5.3万亿,同比增长2%。同期,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522.6亿元,同比下降8.4%,利润总额连续同比下降。
财政部相关分析称,全国国有企业运行平稳,部分指标持续向好;虽然收入利润同比继续下降,但降幅分别为上月收窄1.3和5.4个百分点,但煤炭、钢铁和有色等行业继续亏损。
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对新京报表示,国有企业利润下降,一是由于部分行业去产能压力大;二是这两年经济增速逐步放缓,经济放缓使得市场需求相对疲弱,影响到了企业的销售和增长;三是工业价格PPI连续负增长,对企业利润产生负面影响。
今年以来,国有企业利润下降幅度不断收窄。其中,1-2月同比下降14.2%,1-3月同比下降13.8%。
对此,刘学智称,从宏观经济运行来看,下行压力逐步缓解,有经济趋稳的态势,在这个大背景下,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略微有所改善;另外,国家去年大量推出稳增长政策,包括高铁等基建项目和水利项目等。
地方国企的日子比央企“困难”
财政部的数据显示,1-4月份中央企业实现利润5054.1亿元,同比下降6.6%;地方国有企业为1468.5亿元,同比下降14.2%。这显示,地方国有企业利润降幅大于央企。
“中央企业跟国家政策相关度更高,与基建水利等项目的关系更密切;而地方企业主要以本地域项目为主,跨省的大型基建项目比重小。这是导致增速分化的原因。”刘学智认为。
从行业来看分化明显,1-4月,交通、石化和医药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;石油、化工和建材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较大;煤炭、钢铁等行业则亏损。
刘学智表示,国有企业目前处于逐渐提升效率和转型阶段,相关国有企业盈利潜力很充足,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激发出来,未来几年国有企业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工作,“只要这些改革能够推出来落到实处,未来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望改善。”
但他同时认为,短期来看,国有企业仍有比较大的经营压力,“目前国有企业利润增速转正的时间尚难以判断。”(摘自新京报)
下一篇:未来高速公路广告价值在哪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