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洛高速后寺河特大桥主塔顺利封顶

4月15日,郑洛高速后寺河特大桥最后一节塔柱浇筑完成,主塔结构顺利封顶,标志着后寺河特大桥索塔施工完成,将转入主梁施工阶段。

郑洛高速后寺河特大桥主塔顺利封顶.jpg

后寺河特大桥是郑洛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之一,为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,是国内跨径最大的曲线梁独塔斜拉桥,也是河南省内塔高最高、跨径最大的独塔斜拉桥。该桥位于青龙山景区峡谷内,前接应天寨隧道出口,后接青龙山隧道入口;采用分幅设计,主跨布置为2×193m独塔双索面斜拉桥,索塔采用超高“A”型索塔,左幅塔高为207.5m,右幅塔高为211m。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,索塔下布置30根直径为2.0m的嵌岩桩,桩长25m。单幅桥面全宽19.5m,梁高2.4m,桥隧相接处护栏向内渐变收窄。

为保证主塔索塔顺利封顶,项目公司精心组织、周密安排,多次召开现场专题会,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,在支架搭设、模板安装、钢筋绑扎、预应力定位、预埋件安装等环节严格落实图纸及规范要求,遵循施工方案,为混凝土浇筑创造了良好条件。施工过程中,为破解后寺河特大桥主塔桩基面临的地形条件复杂、施工作业面受限、地质岩层坚硬、成孔作业困难等施工难题,项目公司高度重视,选用多台大型旋挖钻设备同时连续不间断作业,优化设计桩长,采用“成批成孔、适时成桩”方案,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,最终提前9天完成施工节点目标。主塔承台为郑洛高速单体最大承台,单个承台浇筑混凝土方量达3011m³,项目公司合理调配资源、明确人员分工、昼夜不停加速施工,施工团队优化设计方案,改良承台混凝土冷却水管布设方式,积极引入“四新”技术,采用智慧循环冷却系统,较好地控制了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,提前1天完成节点目标。主塔索塔采用新型智能液压爬模系统,减少混凝土拼缝少,提高成品外观质量,提高施工效率,有效降低误差,确保桥塔建设的精准无误。

后寺河特大桥作为郑洛高速的重点、难点工程,自施工以来,就备受上级单位的高度关注,节点目标能否顺利完成,也是全线攻坚克难任务能否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一步,此次后寺河特大桥主塔索塔顺利封顶,大大鼓舞了全员士气,为全线实现顺利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郑洛高速是国家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,位于郑州市、洛阳市境内,全长99.013公里。郑洛高速建成通车后,将承担郑州与洛阳之间便捷高速通道的功能,能够有效缓解通道内的交通压力,完善中原城市群快速公路网络,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,为区域内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。(郑洛公司)
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