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重庆模式
重庆在发挥投融资平台公司作用和管理方面,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,作为较为成功的做法,重庆模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,世界银行也给予了肯定。
重庆把发挥其8家投融资平台作用和管理模式总结为“5533”模式:
(一)政府对平台公司通过5方面注入资本
1、国债。包括对以前区、县国债投入形成的资产。
2、规费资金。
3、土地筹备作为主要注入形式。政府给予各平台公司土地筹备,或者在平台公司承担政府项目时,获得沿线土地储备,转让收入作为资本。土地储备还作为贷款质押。如重庆城投公司,土地储备11万亩,已盘活1万多亩。
4、存量资产。政府以往投入形成的存量资产注入平台公司。
5、税费注入。8家平台公司缴纳的税费由政府财政注入平台公司。
政府按照行业类别将相应资本分别注入8家平台公司。
(二)平台公司5方面融资渠道
平台公司主要通过开行贷款、商业银行贷款、企业债券、企业上市、信托等五方面的融资。
银行贷款是其主要融资渠道。重庆水务上半年已上市,其他除资产经营公司外,都准备上市融资。
目前也在探索扩大融资渠道,包括全面放开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市场、境外融资等。
(三)3方面运行平衡
1、资产和债务平衡。政府要求平台公司负债率控制在60%-65%,对政府投资任务先算帐,资金无保障的,政府配置资源,每一笔贷款都要事先安排对应的还款来源。如果负债率超过65%,由政府配置资源帮助企业降低负债率。
2、项目投入产出平衡和企业现金流平衡。政府配置资源化解经营风险,保证平台公司的持续经营。
(四)3方面防范风险
财政不直接为平台公司融资担保;各平台公司不能互相担保;资金必须专项使用。
(五)考核
对平台公司考核以完成政府任务为主,平台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。考核与薪酬挂钩。考核内容包括两大方面:
1、政府投资任务完成情况,投资、融资数量。
2、财务风险控制情况,要求2方面:到期债务必须达到100%偿还率;负债率降低到要求的安全范围。
重庆的“5533”模式有助于平台公司投融资和运转良性循环,就资本充足、负债率要求和开拓融资渠道方面,5种方式资本注入和融资渠道能够较好的解决资金需求,3平衡、3防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。
二、四川模式
四川平台公司采用“1+N”模式设立,“1”为一家综合性控股公司——四川发展,由其控股其他的行业性“N”家公司。
(一)政府对四川发展提供资本金支持
政府所有资源向四川发展集中,“倾其所有”,包括财政资金、国债、土地、矿产采矿权、国有股权包括上市公司股权、对贷款进行贴息(包括对行业公司也贴息)。
财政用于各行业的投资资金全部注入四川发展,由其向行业公司分配。
(二)政府要求四川发展保持国有独资,鼓励各行业公司(包括下属公司)股权多元化,吸引其他资本。
(三)政府为贷款创造条件,安排财政投资资金,满足银行要求。
(四)四川交通投资集团今年4月成立,由省高速公路开发公司、成渝高速和省港航公司3家股权(评估后260亿元)投入,再加上政府通过四川发展注入90亿元现金,注册资本350亿元,负债率65%。(投资发展部)